Search

《精訂綱鑒廿一史通俗衍義》與呂撫所創活字泥版印書工藝

近日媒體報導,浙江天一閣...

  • Share this:

《精訂綱鑒廿一史通俗衍義》與呂撫所創活字泥版印書工藝

近日媒體報導,浙江天一閣博物館近日徵得兩種珍貴古籍,其中之一是清代乾隆年間秀才呂撫(1671-1742)以自造泥字印成自著的《精訂綱鑒廿一史通俗衍義》。

這部古籍特別之處,在於其卷二十五《鐫斷翻新》記載了呂撫所創的活字泥版印書工藝,而此書本身即是採用此法印成,為見證中國活字印刷術的重要實物與史料,相當罕見。書肆與拍賣市場中偶見殘本,此應為二十六卷全本,可謂彌足珍貴。

根據張秀民《中國印刷史》一書所述,呂撫所創的泥字是用澄漿泥粉攙入煮得極熟的糯高粱米與新棉花和勻,練成薄糊狀,增強黏固力。再借他人刻好的印版擠印,造成字母,如圖章之狀,以省去書寫雕刻之工。陰乾待燥,即可按《字匯》(明萬曆年間梅膺祚改良《說文解字》所編成的字書)分行分格排定,似未經火燒煉。字母面寫本字,以便尋印,背寫行格碼子,以便歸位。

進行活字印刷時,先用熟桐油練漂過,寧燥毋濕,待極黏膩,屈絲不斷,將油泥打成薄薄方片,用飛丹刷格板。板上刷薄油一層,以泥片切齊鋪板上,先做外方線撮字母,依書樣用尺用線,照格逐字印之。印以平直為主,每印一行,用刻字小刀割清一行,若有歪斜,用字母套移端正,再用平頭小竹針,於空處築實……價甚廉,而工甚省。

上述部分文字與附圖《精訂綱鑒廿一史通俗衍義》書影,引自:張秀民著,韓琦增訂,《中國印刷史(下)》(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插圖珍藏增訂版,2006),頁578-579。

引文:

呂撫在畢昇的基礎上創造發明了活字泥版印書方法,並將這個工藝詳細記錄在了《精訂綱鑒廿一史通俗衍義》這部書中。

李開升表示,呂撫所創的活字泥版印書方法迄今鮮為人知,且以這一技法印製的書籍存世的只有《精訂綱鑒廿一史通俗衍義》這一種,「所以此書既為我們留下了一篇記述活字泥版印刷技術的重要文獻,又為我們留下了一部採用這種技術印成的圖書實物,兩兩相得,彌足珍貴。」

浙江天一閣徵得珍貴古籍兩種 再現活字泥版印刷技術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909/c403994-32222135.html


Tags:

About author
台灣有什麼?1980年代,台灣錢淹腳目,台灣「樹小牆新畫不古」,台灣人四處點鈔搜購深藏…… 30年河東之後,台灣樹大了,牆舊了,畫已古舊,錢流改道西去,台灣還剩下什麼? 「價格」跌落之後,「價值」漸漸顯現。台灣小而美,小是我故意的;美是多元豐饒所造就。 島嶼這樣,閱讀這樣,藏書也是這樣。別人藏的是價格,我們藏的是價值;別人要的是千山萬壑,我們求的是春風似友。 作為一種知識的載體,藝術的實體,文化的微物,書籍自有其迷人魅力,藏書文化的積累,紙本書的慧命延續,此正當此時。 春風似友冊為媒。人間猶有未讀書。
古籍·展覽·拍賣
View all posts